易建康,个人健康平台

健康资讯

明明白白一颗心:把握“中风”的规律

作者:admin  时间: 2016-06-21 15:20    分享到:

中风作为急性脑血管病,不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都有规律可循。首先都要从血管上找原因,血管本身病变(最常见的动脉硬化动脉瘤的形成)是中风的基础原因!但如果要真正发生中风,常常还有一些诱发因素,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液成分改变

一、薄弱的脑血管

脑血管在医学解剖构成上有其非常薄弱的一面,这是脑血管的构成特点决定的。

宏观上看,脑血管虽然构成网络,但各动脉系统的周边网络平时不一定完全开放。如果某一条动脉发生急性闭塞,其他动脉来不及进行侧支循环的代偿,就会造成闭塞动脉分布区的缺血。另外,脑深部的动脉分支均较细小,这些被称为“深穿支”的动脉多为终末动脉,更少侧支循环,因此这些区域的缺血性脑损害就很常见。

微观上说,脑动脉的管壁较相同口径的其他器官的动脉要薄。动脉壁通常可分为3层,中层为血管平滑肌。而脑小动脉几乎没有肌纤维,外层的弹力纤维也较少。所以脑动脉,尤其是脑小动脉相对比较薄弱。当它们发生病理变化时,不仅管壁失去弹性,而且更加脆弱,这往往是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的发病基础。

之前“人与动脉同寿”一文中,我们也详细讲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引起动脉管腔的狭窄和内膜的粗糙,所以就容易发生阻塞。

动脉硬化还使得动脉失去弹性,管壁在长期的血流冲击下变得更薄弱,有些地方(尤其是血管分叉的地方)形成囊性或梭形扩张,即所谓的“动脉瘤”,这种动脉瘤特别容易破裂而发生脑出血。


二、血流动力学

人体的血液在血管内流动需要心脏有节律的搏动和一定程度的血压来维持。如果心肌收缩力不足或心律严重紊乱,就会造成心脏搏出血量减少,于是身体其他器官系统(包括脑)就会发生缺血;如果血压过低,也会因为血流缓慢而造成动脉系统远端的缺血。这些因素如果发生在动脉硬化的人身上,就容易引起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所以,这些人的血压不能降的太低(可以参考之前关于高血压管理的文章)。

另一方面,如果在心脏排出血量正常或增高的情况下,血压骤然升高,有可能引起原已存在脑动脉瘤的破裂,发生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往往就是其诱因,如持续疲劳工作、长期情绪紧张或容易发脾气、睡眠缺乏(熬夜)、便秘、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突然跌倒、气温和气压的突然变化等。


三、血液成分

人体血液大体包含两部分物质,一部分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另一部分是含有水及血浆蛋白及血脂等物质的液体成分。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液中的这些成分都按一定比例存在,从而保持血液的流动性。

如果比例失调,例如有形成分增多水成分减少,就会造成血液粘滞度(即血粘度、粘稠度)升高,这样的血液在通过动脉硬化为基础的狭窄而粗糙的血管时极其容易发生堵塞,造成缺血性中风(脑梗死)

以上仅是中风发生基本条件中的一些常见情况,了解了这些,估计您大致已经可以把握一些“中风预防”的策略了吧?

 


相关推荐

网站声明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1-2021 上海轶龙应用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沪ICP备06016408号-2